您的位置 |
网站首页
|
新闻资讯
|
灌区新闻
网站首页
>>
新闻资讯
>>
灌区新闻
基层水利人的故事
编辑:管理员
来源:
发布时间:2025-03-14 18:40:20
点击:
--记汾河灌溉公司三坝分公司2025年春浇实录
2025年3月3日,汾河两岸被一场不期而至的春雪轻轻覆盖。雪花如同细腻的纱衣,将这片土地装点得宁静而坚韧。三坝分公司2025年春浇工作已进行21天,作为汾河灌区最下游的灌区管理单位,肩负着平遥、介休、汾阳、文水四县市30余万亩良田的灌溉重任。这里的每一位职工,都是这片土地上农业命脉的守护者。他们用专业的知识和敬业的精神,将每一滴汾河水精准输送到需要的地方,为受益区的农民带去丰收的希望。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,他们始终坚守在岗位上,确保每一片土地都能得到充分的灌溉。今天要讲述的是基层一线工作者的故事。
铁牛湾的晚餐
地点:铁牛湾枢纽闸
主人公:李国锋,1973年生,1994年参加工作,东四支管理所闸工;张来平,1971年生,1990年参加工作,铁牛湾枢纽负责人;李振华,1977年生,1994年参加工作,铁牛湾枢纽闸工;张世成,1991年生,西八支管理所劳务人员。
在这乍暖还寒的春日里,铁牛湾闸房厨房内,李国锋正忙碌着准备着大家的晚餐,长年累月的劳动,使他看起来比同龄人略显沧桑。灶台上,一盘热气腾腾的炒白菜,一笼即将出锅的馒头,一锅黄澄澄的米汤,食物简单,却是大家辛勤劳动后的温暖慰藉。忙碌了一天的职工们围坐在一起,畅谈着一天的工作点滴,分享着生活的琐事。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,眼中闪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。在这片远离繁华都市的土地上,没有网络、没有电视,却用最朴实的语言诉说着最动人的故事。
谈及今年从东四支抽调到铁牛湾负责后勤服务的经历,李国锋说得朴实:“在哪里干工作都是为了确保春浇工作顺利进行。这些馒头是我亲手蒸的,大家觉得比外面买的好吃。都是共事多年的老伙计,我会尽力让大家吃得好、吃得饱。”
铁牛湾枢纽负责人张来平向我们介绍了情况,今年供水比往年提前了十几天,这极大地缓解了西干渠的供水压力。铁牛湾枢纽闸负责西九支西十支渠首以及三坝西干渠4个村庄6个干开口的供水计量工作,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,确保供水工作顺利进行,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。”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工作的严谨态度和对未来的信心。
在这个春意渐浓的季节里,铁牛湾的晚餐,它是坚守者的故事,承载着职工们的汗水与泪水,见证着他们的成长与蜕变,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,这群普通却不平凡的水利人,用他们最朴实的方式诠释着责任与担当,书写着属于汾河灌区的辉煌篇章。
孤独中的坚守
地点:西十支一号闸
主人公:王海通,1984年生,1999年参加工作,西十支管理所闸工;霍吉刚,1977年生,1992年参加工作,西十支管理所所长。
位于平遥县宁固镇油房堡村东南方向的西十支一号闸,距离最近的村庄有一公里多,目前闸房不通水电,晚上依靠光伏照明;生活用水要到村庄里用塑料桶拉水,取暖则采用传统的土炕火。
西十支所长霍吉刚介绍说:一号闸受益村庄3个,控制面积6000余亩,今年预估灌溉时间需25天。今年西十支动手早,引水流量大,一号闸只有王海通一个人值守。春浇期间所有闸工都是24小时工作制,无论供水平稳还是调水紧张,他们都需时刻保持警惕。休息时也不敢脱掉衣服,只能抽空眯一会儿。闸房温度不能太暖和,职工晚上出去容易感冒。白天,他们与田地、树木为伴;夜晚,水声和虫鸣成了唯一的背景音乐。头灯、手电、救生衣,这些简单的装备是他们工作的必备工具。尽管环境艰苦,但职工们从未抱怨。为了提升用水户的满意度,闸工们还需巡查渠道,确保每一滴水都能高效利用。
在略显简陋的闸房内,灶台上摆放着简单的炊具、一罐自制的西红柿酱。霍所长谈起往事,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:“过去,受益村庄派人为我们做饭,村里记工,食材也是受益村提供。但如今,我们严格执行公司廉政要求,坚决杜绝“吃拿卡要”现象,现在所有闸房的工作人员都是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。”
当被问及独守闸房怕不怕时,王海通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:“夜晚确实有些害怕,但想到自己肩负受益区农户丰收的希望,我就感到特别自豪,心里有了这份责任,胆气自然就足了。”
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,西十支管理所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。年农业供水收入从50余万元跃升至如今的100多万元,逐步恢复了7000余亩的灌溉面积。这些数字背后,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。每一个孤独的身影,每一间简陋的闸房,正是全体一线员工工作状态的缩影。他们用自己的双手,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,为集团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。他们中大部分职工是亦工亦农与劳务人员,但在平凡的岗位上,他们用不平凡的精神诠释着责任与担当,成为推动水利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。
后记:汾河灌区的每一滴水,都凝聚着水利人的辛勤与智慧。他们用坚守与奉献,守护着农业的命脉,书写着新时代的水利传奇。尽管环境艰苦,但他们从未抱怨,始终坚守在岗位上。正是他们的坚守与付出,才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,每一份坚守都铸就了辉煌的未来。
来源:三坝分公司 刘晓苗 霍吉刚/文 张来平/图
您的位置 |
网站首页
|
新闻资讯
|
灌区新闻
网站首页
>>
新闻资讯
>>
灌区新闻
基层水利人的故事
编辑:管理员
来源:
发布时间:2025-03-14 18:40:20
点击:
--记汾河灌溉公司三坝分公司2025年春浇实录
2025年3月3日,汾河两岸被一场不期而至的春雪轻轻覆盖。雪花如同细腻的纱衣,将这片土地装点得宁静而坚韧。三坝分公司2025年春浇工作已进行21天,作为汾河灌区最下游的灌区管理单位,肩负着平遥、介休、汾阳、文水四县市30余万亩良田的灌溉重任。这里的每一位职工,都是这片土地上农业命脉的守护者。他们用专业的知识和敬业的精神,将每一滴汾河水精准输送到需要的地方,为受益区的农民带去丰收的希望。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,他们始终坚守在岗位上,确保每一片土地都能得到充分的灌溉。今天要讲述的是基层一线工作者的故事。
铁牛湾的晚餐
地点:铁牛湾枢纽闸
主人公:李国锋,1973年生,1994年参加工作,东四支管理所闸工;张来平,1971年生,1990年参加工作,铁牛湾枢纽负责人;李振华,1977年生,1994年参加工作,铁牛湾枢纽闸工;张世成,1991年生,西八支管理所劳务人员。
在这乍暖还寒的春日里,铁牛湾闸房厨房内,李国锋正忙碌着准备着大家的晚餐,长年累月的劳动,使他看起来比同龄人略显沧桑。灶台上,一盘热气腾腾的炒白菜,一笼即将出锅的馒头,一锅黄澄澄的米汤,食物简单,却是大家辛勤劳动后的温暖慰藉。忙碌了一天的职工们围坐在一起,畅谈着一天的工作点滴,分享着生活的琐事。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,眼中闪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。在这片远离繁华都市的土地上,没有网络、没有电视,却用最朴实的语言诉说着最动人的故事。
谈及今年从东四支抽调到铁牛湾负责后勤服务的经历,李国锋说得朴实:“在哪里干工作都是为了确保春浇工作顺利进行。这些馒头是我亲手蒸的,大家觉得比外面买的好吃。都是共事多年的老伙计,我会尽力让大家吃得好、吃得饱。”
铁牛湾枢纽负责人张来平向我们介绍了情况,今年供水比往年提前了十几天,这极大地缓解了西干渠的供水压力。铁牛湾枢纽闸负责西九支西十支渠首以及三坝西干渠4个村庄6个干开口的供水计量工作,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,确保供水工作顺利进行,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。”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工作的严谨态度和对未来的信心。
在这个春意渐浓的季节里,铁牛湾的晚餐,它是坚守者的故事,承载着职工们的汗水与泪水,见证着他们的成长与蜕变,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,这群普通却不平凡的水利人,用他们最朴实的方式诠释着责任与担当,书写着属于汾河灌区的辉煌篇章。
孤独中的坚守
地点:西十支一号闸
主人公:王海通,1984年生,1999年参加工作,西十支管理所闸工;霍吉刚,1977年生,1992年参加工作,西十支管理所所长。
位于平遥县宁固镇油房堡村东南方向的西十支一号闸,距离最近的村庄有一公里多,目前闸房不通水电,晚上依靠光伏照明;生活用水要到村庄里用塑料桶拉水,取暖则采用传统的土炕火。
西十支所长霍吉刚介绍说:一号闸受益村庄3个,控制面积6000余亩,今年预估灌溉时间需25天。今年西十支动手早,引水流量大,一号闸只有王海通一个人值守。春浇期间所有闸工都是24小时工作制,无论供水平稳还是调水紧张,他们都需时刻保持警惕。休息时也不敢脱掉衣服,只能抽空眯一会儿。闸房温度不能太暖和,职工晚上出去容易感冒。白天,他们与田地、树木为伴;夜晚,水声和虫鸣成了唯一的背景音乐。头灯、手电、救生衣,这些简单的装备是他们工作的必备工具。尽管环境艰苦,但职工们从未抱怨。为了提升用水户的满意度,闸工们还需巡查渠道,确保每一滴水都能高效利用。
在略显简陋的闸房内,灶台上摆放着简单的炊具、一罐自制的西红柿酱。霍所长谈起往事,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:“过去,受益村庄派人为我们做饭,村里记工,食材也是受益村提供。但如今,我们严格执行公司廉政要求,坚决杜绝“吃拿卡要”现象,现在所有闸房的工作人员都是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。”
当被问及独守闸房怕不怕时,王海通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:“夜晚确实有些害怕,但想到自己肩负受益区农户丰收的希望,我就感到特别自豪,心里有了这份责任,胆气自然就足了。”
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,西十支管理所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。年农业供水收入从50余万元跃升至如今的100多万元,逐步恢复了7000余亩的灌溉面积。这些数字背后,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。每一个孤独的身影,每一间简陋的闸房,正是全体一线员工工作状态的缩影。他们用自己的双手,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,为集团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。他们中大部分职工是亦工亦农与劳务人员,但在平凡的岗位上,他们用不平凡的精神诠释着责任与担当,成为推动水利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。
后记:汾河灌区的每一滴水,都凝聚着水利人的辛勤与智慧。他们用坚守与奉献,守护着农业的命脉,书写着新时代的水利传奇。尽管环境艰苦,但他们从未抱怨,始终坚守在岗位上。正是他们的坚守与付出,才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,每一份坚守都铸就了辉煌的未来。
来源:三坝分公司 刘晓苗 霍吉刚/文 张来平/图